close

李府4.jpg  

玄聖宮:李府千歲略傳

李世勣594年669年,「勣」音「績」),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淵賜其姓,後避唐太宗李世民改名為李勣曹州離狐人,初名將,曾破東突厥高句麗,與李靖並稱。

徐世勣出身富戶,17歲時正值隋末農民起事,跟隨翟讓參加瓦崗軍。在李密成為瓦崗軍的首領後,徐世勣因軍功被封為東海郡公,駐守黎陽。在李密謀害翟讓時,被亂軍砍傷。大業十四年(618年)擊退了北上的宇文化及。瓦崗軍失敗後歸降唐朝。

入唐後,唐高祖李淵說徐世勣是「純臣」,賜他姓。後封英公。貞觀年間,曾參與平定東突厥薛延陀高句麗的戰役。武德八年(625年突厥進犯,李懋功討伐,貞觀三年(629年)大破突厥,俘五萬人而歸,鎮守并州十六年。參見唐與突厥的戰爭。貞觀十八年(644年)隨太宗親征高麗總章元年(668年),李懋功率兵至鴨綠江,與薛仁貴會於平壤,攻克平壤,大勝而歸。

歷史定位~徐世勣

徐世勣,字懋功,曹州離狐人,唐武德二年唐高祖李淵封徐世勣為黎陽總管、上柱國,萊國公。又加右武候大將軍,改封曹國公,賜姓李氏,後以犯唐太宗李世民名諱,改單名勣,因此後世多稱為李勣。因此徐世勣、徐懋功、李勣所說的都是同一人。

徐世勣在歷史上的定位當是一位文武全才的大將軍,其武略更是五人之冠《姜子牙、張子房、諸葛孔明、徐茂公、劉伯溫》,比之諸葛武侯更是不惶多讓,不僅是唐朝開國功臣之一[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擔任通漠道行軍總管時更與定襄道大總管李靖大破突厥頡利可汗並使其大酋長率部落五萬降於徐世勣,擔任朔州行軍總管時擊破薛延陀兵馬並虜五萬餘人,在唐太宗親征高麗時,授與徐世勣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唐高宗總章元年,又命徐世勣復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下轄遼東道副大總管劉仁軌、郝處俊、將軍薛仁貴等人攻克平壤,大勝而歸。劉仁軌想必在歷史課本看過這名字,而薛仁貴更是章回小說的主角,在當時都是徐世勣下轄的將領。徐世勣於攻克平壤後的總章二年卒,享年七十六歲,謚號曰貞武,陪葬唐太宗的昭陵。從此一記載可知徐世勣一生戎馬到了七十五歲還領兵岀征,在歷史上的將領中是十分罕見的,可見其武略深得唐太宗與唐高宗所信任。

引述http://tw.group.knowledge.yahoo.com/000-001/article/view?aid=210

本宮李府千歲開基乃百年金尊,約7吋2高,上圖為小弟多年前雕塑的千歲爺法像

開基金尊頭戴虎麾,雙腳踏兩位將軍

開基金尊較殘破,目前收藏封住中,開基金尊有可能為全台僅存開基李府千歲神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星☆★ 的頭像
    ★☆星☆★

    ★☆慈航雅築☆★

    ★☆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